在微信里搜这个题目的时候,聊天记录有三条,一是和Rachel在去年七月份、阴阳怪气别人的时候在讲,二是Carol聊到视角的不同的时候,最近的则是昨天Summer催我写这个题目的时候。
还没有这个题目的时候,想的其实是关于成见和刻板印象的问题,这是我对别人的观察和理解。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习惯于归纳和总结别人行为表现出来的范式,尝试找到某些藏在这些数据点背后的rationale。但其实这好像并不全面,因为归纳和总结总会导致我所形成的印象是基于我自己理解的、是天然有偏的。所以形成的,其实像是刻板印象,还是facts,而不是某种更fundamental的东西。如果要起个名字给这些观察,可能就叫Several Facts about… 前几天也在讨论这个公式化的题目,和Gino达成的一致是,只有big name写这个才会有人买单,对于我们这些nodody而言,只是自己的记录而已。
后来慢慢想这些东西更深入一些之后,发现如果把这些观察当作数据点,形成的自然是成见;但如果把这些当作人的行为,去从他们的角度想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,好像会更有趣一点。
Mar 7, 2025 at Shanghai.
其实上面的东西在写完的时候,就已经想删掉了,总感觉是在绕着什么打转,又没有好好聊到什么。
最开始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,其实想的东西和很久以前和Carol说过的话有关,她说,她现在能够很平和地看别人做的决定是什么样子的,因为这些不同只是源自于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。她说这句话的时候,我深以为然,但好像一直觉得背后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想。
在讲所谓的师出有名之前,或许必要的是,提一下观察视角这件事。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总是主观的,而影响这些臆断的东西很多。学了这么多的经济学,好像真正懂的道理不是很多,但蛮重要的是,它有一个大家都以之为参考的理性思考框架。所以在观察人们行为的时候,一个自然的参照就是理性的准则,但这个好像很难,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视角是不是理性的。所以这好像很有意思,就像你知道它就在那里,但你无法确认它究竟就在哪。
所以每个人都很主观地感受和认识这个好玩的世界。这好像就是想化用师出有名的原因,因为无论怎么样的行为背后都有一整套很完备的准则支撑(无论从自己的角度看来是有道理还是does make any sense的)。想起来很多好玩的cases,好像蛮多都是有关出租车司机的。我记得有人妄议过政治、关于领导人的,有人阴谋论过疫情的一些政策,有人喜欢在背后议论和蛐蛐,有人行为混乱、沉沦在不健康的关系里。我在想,在我的旅程里,我可以很直接地拒绝这些言论和观点,用我长久习来的思考问题的方式,但这些观点在他/她们的脑海中出现的时候,我相信也是自然的。不同的只是,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有些不同,所以我们的参数所接受到的调整是不一样的。
这些东西看起来其实蛮自然的,但想清楚这些对我还是蛮重要的。在之前的之前,一段不短的时间里,我蛮喜欢和别人argue、sell自己的观点,有很天真的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”的“侠气”,在看到别人讲自己的观点是,会喜欢去纠正他/她们观念里好像我看起来明显不对的地方。我把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过度外推了,会觉得别人这样做是没有道理的。但现在细想来,还蛮幼稚的,也挺好玩的。就像对当时的我而言,就是不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行为code,所以逞能,这对当时的我是make sense的,所以我在一次次碰壁或胜利之后,才开始反思、开始琢磨师出有名这个概念的趣味在哪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我们相遇在某个地方、相遇便是缘分,但我们各自从哪里来、又去向哪,我们自己的都不知道,更何况刚相遇的路人?
我想用Summer博客里的一句话做结尾,真的蛮酷也蛮巧的,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、但我在读过之后没有把握表达得更好(抄得有点多了,但没关系的哈哈哈,好好谢谢优质内容博主Summer的创造:SNAFU)。
现在回头看过往走来的路,我仍然不能确定是否在每个选择面前都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,但我知道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我所能做出的最合适、最想要的选择,所以也不存在后悔与否的问题。明确一点,我并不是说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,只是我们都必须肚子承担选择的后果罢了。
Mar 28, 2025 at Shanghai.